阴阳不分、弄虚作假。
近日,一段疑似石家庄某核酸检测机构内部开会传授核酸“造假”的视频,在网络上流传。
视频中相关“提示”,比如“如若做核酸,可以找相关人员,让结果为阴性”“方舱医院介绍一个人进去奖励3500”等内容,可谓让人大跌眼镜,真假难辨。
随之从石家庄长安区回应,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,结果出来会公布。对于该机构是否有阳性感染者,目前还不清楚。
张核子事件还未有结果,核酸“造假”会议又让人气愤难档,核酸机构的口碑已然成为众矢之的,人人皆曰可杀。
连人民日报都按捺不住愤怒,11月29日在健康客户端上,以“核酸乱象不止,疫情永无宁日”为题,呼应民意关切。
与此同时,沪深交易所严查涉核酸检测企业IPO,翌圣生物成为首个被叫停的企业。
刹那间风雨飘摇,核酸检测机构似有倾塌之势。
昨天召开的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,针对“一些核酸检测机构造假行为被严肃处理,群众普遍关心下一步将如何加大监管力度”这个问题,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,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,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,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
由此不难读出一个信息,就是核酸检测机构不会倒,仍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,但监管力度会有所加大。
虽然人们从情感上对核酸检测机构痛之切切,但是又不得不接受这种安排。
一位长春读者留言说,他患有淋巴瘤,在寒潮中排了一个多小时队才做上核酸,那一刻感觉活得特别累,但是没办法,没有核酸结果就进不了医院。
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核酸检测机构不能倒的具体原因,那就是核酸结果的重要性。
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时起,全员常态核酸绑架了社会的正常运转,一阴一阳、一绿一黄成为无处不在的枷锁,其唯一依据就是核酸检测结果。
一旦向核酸检测机构开刀,就会有诸多连锁反应,连带产生一系列问题。
第一个问题,核酸检测机构没有干净的。张核子、张珊珊被推上风口浪尖,并不代表其他检测机构的后台老板没问题,他们之所以能够快速膨胀,干的是同一种勾当。因此,惩治一家并不能解决行业问题,只有连根拔起、全部倒掉才能挖掉毒瘤。
第二个问题,核酸检测机构也在奉命行事。张核子的公司收到过表扬信,也参加了很多大项活动的检测任务,如果把这些检测公司倒掉,有关部门上哪里找人去给自己办事?更重要的是,万一检测公司破罐子破摔,暴露背后利益输送关系,岂不天塌地陷,那也是有些人不愿看到的。
第三个问题,核酸检测结果是维系清零政策的最后支撑。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,也只有核酸阳性才能证明这些人有病,否则就失去了立论依据。只有证明存在大量阳性,才能维系防疫机构的权威,才能为动用大量社会资源提供背书。
因此,基本方略没有改变情况下,无论核酸检测机构犯下多少错误,对他们只能睁只眼闭只眼,这叫尾大不掉。
与核酸检测同步崛起的还有方舱产业,公开数据显示,山东省将投资230亿元建设119个方舱医院、隔离点,新增20万个床位,平均每个床位花费11万5千元。
除了山东,几乎每个省市都要求区县建设方舱医院。
胡锡进建议不要继续大规模建方舱,不如把多余的钱拿来改善医疗条件,但是这个声音很快就湮没在推土机的轰鸣中。
某种程度,方舱与核酸形成了更加牢固的产业链条,检出阳性送方舱,进了方舱就可以申请专项经费,这可比贩毒和做军火买卖来钱快。
我们中国的疫情不能被资本所绑架,也到了非重典而不能止乱的时候了。
被网友称为病毒绕着走的城市柳州,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核酸检测全部由医院来做。
有位生意人说,不赚最后一个铜板。并不是他多么仁慈,而是最后一个铜板会带来灭顶之灾。
我们不可能世世代代都去天天捅喉咙,核酸检测机构现在倒不掉,终究会倒掉,那一天必定是庶民的胜利。
把疫情变成生意、变成政绩,这事就没完没了。